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荣誉 > 正文
【媒体看海运】《天津日报》等报道银河galaxy娱乐官网于祯妮老师二次援疆
2025-03-10

日前,《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分别刊发文章《银河galaxy娱乐官网教师于祯妮心系新疆学子 二次援疆育桃李 海河园丁绽芳华》和《“我上!”“我来!”天津女教师和田支教“二刷”记》,报道银河galaxy娱乐官网邮轮旅游系于祯妮老师在圆满完成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后,今年春季开学,再次走进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书写新时代津疆教育合作的“山海情”。


《天津日报》

 

 


银河galaxy娱乐官网教师于祯妮心系新疆学子

二次援疆育桃李 海河园丁绽芳华

 

 

2023年8月,银河galaxy娱乐官网邮轮旅游系教师于祯妮带着“万里援疆为什么,立足岗位干什么,一年半后留什么”的思考来到了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自己的教育援疆征程。

从踏上征程的那一刻起,她就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作为受援单位教务处主任,她带着天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后方学校好的教学管理经验与做法,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为了提高受援单位教学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入疆后她不顾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疲惫,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处室、系部梳理教学制度,优化管理体系,拓宽专业建设思路,成功组织申报4个新专业,扩大了受援单位的专业覆盖面,优化了专业结构。

技能大赛是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有力抓手,为此,于祯妮精心组织师生参加教学竞赛,大力培育参赛选手,积极为师生搭建成长、成功、成才的平台。2024年5月,她紧抓天津“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东西部协作赛项”契机,首次选派学生赴天津参赛,荣获铜牌。一年多来,她助力受援单位从参赛专业覆盖面到所获奖项的质量、数量均取得了突破。

为了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于祯妮与34名学生结对,认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为学生送上温暖和关爱,在点滴中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为了促进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她邀请疆内外非遗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在肩负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于祯妮还承担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为了带领本专业青年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她认真开展公开示范课,努力打造“带不走”的本土师资队伍。此外,她还与教务处2名青年教师帮扶结对,指导开展课题申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考试改革等工作,变“输血”支教为“造血”兴教。

在和田地区中等职业院校第一届、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于祯妮受邀担任评委,并被评为“优秀裁判员”。援疆期间,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每一次在困难面前,“我上”;在关键时刻,“我来”。因表现突出,她被和田地委教育工委评为“优秀援疆教师”,被天津援疆前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天津市委组织部援疆干部人才期满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这段旅程中有汗水、有泪水,还有更多的不舍和牵挂——是当地学生们纯真质朴的笑容,是孩子们那种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眼神。

2024年底,于祯妮圆满完成援疆任务,但她却对和田充满了不舍和牵挂,“回到天津,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和田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眼神。”于是,她决定申请二次援疆。

如今的她,继续留在了和田地区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她说:“我是一名党员,能二次援疆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舍小家虽然让我对家人有万般的愧疚,但牺牲一年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换来学生们的未来,值得!”


天津教育报

 

 


“我上!”“我来!”天津女教师和田支教“二刷”记

 

 

“和田对我来说很熟悉,是我的第二故乡。”2024年底,银河galaxy娱乐官网教师于祯妮结束了上一轮援疆任务。回到天津的她有太多的不舍和牵挂,脑海里经常浮现出当地学生充满渴求与向往的眼神。于是,她再次申请回到和田,又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援疆期间,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每一次在困难面前,她总是坚定地说:“我上!”每一个关键时刻,她总是毫不犹豫地说:“我来!”她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

时间回溯到2023年8月,于祯妮带着组织的嘱托和“万里援疆为什么,立足岗位干什么,一年半后留什么”的思考,来到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务处主任。初到和田,于祯妮便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挑战,身体的疲惫如影随形。然而,她没有丝毫退缩。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她一头扎进教学制度的梳理工作中,与同事们一起挑灯夜战,优化管理体系,拓宽专业建设思路。在她的努力下,受援单位成功申报了4个新专业,专业覆盖面不断扩大,结构也日益优化。

“技能大赛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有力抓手。”于祯妮深知这一点。2024年5月,她紧抓天津“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东西部协作赛项”的契机,首次选派学生赴天津参赛。赛前,她为学生们辅导,从专业技能到心理调适,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最终,学生们不负众望,斩获铜牌。

在和田,于祯妮与34名学生包联结对,认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每到周末,她总会带着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于姐姐”,她的关怀备至,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里悄然绽放。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于祯妮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现场,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传承人的讲解,互相交流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们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的语言,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肩负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于祯妮还承担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她总是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为了带领本专业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她认真开展公开示范课,努力打造“带不走”的本土师资队伍。

她与教务处2名青年教师帮扶结对,指导他们开展课题申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考试改革等工作。在她的帮助下,青年教师们逐渐成长为教学骨干,实现了从“输血”支教到“造血”兴教的转变。

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这一路上,有汗水,有泪水,更有不舍和牵挂,当地学生们纯真质朴的笑容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于祯妮始终难以忘怀。如今,她又回到了熟悉与牵挂的地方,继续她的教育援疆之路。

相关链接: